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是丝绸之路南方起点 因盛产蜀锦得名锦城
2014-05-12 21:33:59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贺斌从2002年开始带徒弟,从开始的20多个人,现在只有6个人留下,“以前都是我们去找师傅学,现在成了我主动找徒弟。”贺斌笑道,“蜀锦学艺时间长,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把基本出师时间压缩到1~2年,并在全国范围招徒弟,就是不想这门技艺失传。”

昨日,记者在博物馆里见到贺斌的徒弟操作小花楼木织机,这台机器长6米、宽1.5米、高5米,上面九千六百多根的经线被绷直,梭子里彩色的丝线叫纬线,经纬交织就能织出锦。小花楼木织机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提花装置,在织造之前,蜀锦工人将设计好的图案按照相应的顺序编结成花本,采用的是最为古老的结绳记事法。然后,再将花本过渡到提花装置上,带动经线的上升和下降来形成图案。另外一部分叫投梭装置,记者看到,在投梭师的巧手下,梭子飞速地在经线中穿梭,因为着线位置不同,就有了不同位置的显色。据了解,这些投梭师的手必须很灵活,灵活到可以摸到手腕内侧。“上花楼如猴上树,下花楼如鹰抓兔,眼观木雕,耳听窗响……”这些是贺斌传给徒弟的口诀。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乃服》中对提花机的构造以文字和插图作了详实描述。蜀锦织绣博物馆里的提花机,其基本结构与《天工开物》中所述相同。生产蜀锦需要两人同台操作、默契配合。机头部分置于坑中,机身操作者半身入坑,行内形容这种脚踏、手丢、人拉花织锦操作为“钻天入地”式。两位工人同时操作,一天只能织出一根领带大小的蜀锦,“寸锦寸金”正是这项古老传统技艺的最好诠释。

成都是丝绸之路的南起点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成都老官山汉墓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2号墓葬北底箱出土了4部蜀锦提花织机模型。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应当是前所未见的蜀锦提花机模型,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唯一有出土单位的完整的西汉时期织机模型,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中国丝绸考古领域权威专家赵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此次发现的织机模型,是第一次出土完整的织机模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提花机模型。赵丰认为,此次发现,对中国纺织史、科技史都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当时纺织手工业的最高水平,甚至对世界纺织史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日前,成都博物院院长王毅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四部织机模型,对于证实蜀锦在中国丝绸中地位、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文献记载,蜀锦被称作是三大名锦。但由于成都的地下水条件不便于有机质文物的保存,一直没有有力的考古发现来证明蜀锦到底达到多高的水平。王毅介绍,以往出土的蜀锦,多在丝绸之路沿途,在成都还没有出土过。甚至还有学者质疑,历史上的蜀锦是否存在。

“千年的谜团,因织机的发现而揭开,这些跨越两千年的文物,堪称填补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的发现。”王毅表示。此次织机的发现,可以证明成都就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南起点。(曾灵)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曾灵
点击阅读更多【丝绸之路】新闻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形成“成都共识”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形成“成都共识”
古代四川对外商贸依靠水路和陆路 水陆并进蜀锦通向出海港
“丝路之魂”展览带给成都市民文化盛宴 河南道连接南北丝绸之路
“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27日开展
“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27日开展
2015丝绸之路旅游年 传奇丝路魅力邛崃 古城邛崃再启航
成都是南丝绸之路起点:古成都的锦市和蚕市
丝绸之路经济带3条铁路或联通 成都到格尔木铁路争取“十三五”动工
成都是丝绸之路南方起点 因盛产蜀锦得名锦城
[下篇文章] 成都哪些银行网点可以换零钞?以下支行随到随换
[上篇文章] 成都跳伞塔路口施工打围 早晚高峰期6大路口易拥堵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