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字大逾方丈
张夔阶米粒摆轮廓
向黄指着东面的张夔阶的书法,向记者解读道,张夔阶酷爱书法,尤长北碑,兼及真草隶篆。这东面便是张夔阶手迹,字体苍劲雄浑,饶有金石味。“张夔阶平时闭户研读,很少与人往来。当时为纪念碑遴选题字书法家时,最初决定请赵熙、颜楷、吴之英三位最负盛名的人物各担任一面,而东面所提数人,几经商筹,都觉比前三位逊色,最后才决定请灌县(今都江堰)隐逸多年的书法家张夔阶担任。”向黄告诉记者,张夔阶尤擅书法,草书尤妙,著有《草释》一书。当年清末贡生张夔阶为完成此次撰写任务,颇费了一些功夫。当请其书题纪念碑时,每字大逾方丈,与其住室面积相若。多次用帚把勾勒大小都不合规格,最后张夔阶铺纸在地上,然后以米粒摆出大字轮廓,再用毛笔照轮廓勾勒出大字形体,拓上碑塔,雄浑匀称,使人赞不绝口。
用笔劲涩苍劲雄浑
吴之英书法崇尚魏碑
纪念碑的南面为吴之英的作品。向黄评价说,这十个字书法精妙,用笔劲涩,擅长用逆笔,骨力峻峭转折,结体奇巧古拙,苍劲雄浑,气势恢弘。据了解,在书法理论上,吴之英接受康有为、包滇伯力倡北魏之说,在运笔实践中,猛攻篆隶、汉魏碑刻。所书给人们“正侧并用,顺逆兼施,凌厉飞动,厚重凝练”之感。吴之英的书风影响了灌县(今都江堰)的学士们,当地爱好书法的人大多崇尚有碑味的书法。据悉,吴之英书撰的“宋公兆熊祠堂碑”现保存于都江堰伏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