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市将制定《成都市人民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除国家、省、市明确规定外,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一律下放至区(市)县。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也将简化审批流程。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对市政道路等重大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会提前介入,同时要求分段核发施工许可证书以保证每个项目的工程质量。
对于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将全面向民间投资开放。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廷云表示,相关部门将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公私合作”(PPP)、建设—运营—移交(BOT)等模式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事业项目的建设。
“公私合作”是指政府部门和民间资本以约定的形式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模式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尤其在公路建设方面,也已经成为一个被普遍采纳的方式来作为政府资金池的补充。
同时,成都会推出一系列新的财政扶持政策,具体包括对2014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在享受其他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获得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当年投资额10亿元以上,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等等。
今年1月到6月,成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回升态势,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继续领先。
作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在地铁、道路、小城镇改造等建设中得到扎实推进。今年上半年完成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8亿元,完成比例为53.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原载《上海日报》2014年8月7日A9,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