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新繁棕编亮相印度新德里 世界舞台上的成都技艺
2014-09-21 09:44:24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9月17日,印度新德里,新繁棕编非遗传承人朱木兰面对围得水泄不通,对棕编成品啧啧称奇的印度人,她手上的活儿没有停,这样的场面,倒是见得多了:“这些年来,在国外,我们新繁棕编一亮相,基本上就是这个效果!”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新繁棕编有过显赫的岁月,也有过沉寂的时光。在新繁棕编最困难的那几年中,朱木兰学过裁剪、当过裁缝,甚至还学过做板鸭。可她心里最惦记的,还是棕编。

1989年,朱木兰牵头成立了成都荣龙帽业有限公司,坚守在这块老祖宗留下的宝地里,直到2005年下半年,棕编市场前景更加看好,产品供不应求。朱木兰适时牵头成立了新繁镇妇女棕编协会、新繁镇棕编合作社,全镇有800名妇女报名参加。朱木兰对社员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大力拓展棕编市场。到2006年,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280人,成立了理事会,制定了完整的章程,并实现年收入1000余万元的可观效益。2006年11月,新繁棕编被成都市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远销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2008年,新繁棕编又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为了新繁棕编,朱木兰成了大忙人。作为新繁棕编的领军人物,还要兼顾棕编工艺品的销售,朱木兰忙得不可开交。“浙江的一个厂家说,朱木兰,你名气大哦,外国人都晓得‘中国四川朱木兰’。”朱木兰说,她就是停不下来,“60多岁的人了,却有着一颗40岁的心”,她有信心让新繁棕编进一步发扬光大。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劲 谢明刚
点击阅读更多【新繁棕编】新闻
新繁棕编 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好一顶帽子 指间绽放新生命
新繁棕编亮相印度新德里 世界舞台上的成都技艺
[下篇文章] 金牛区出入境办证大厅新开设延伸服务点设在西华派出所 咨询电话028-86798015
[上篇文章] 成都武侯祠(锦里)至洛带古镇旅游直通车正式开通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