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传承、弘扬巴蜀文学的优良传统
2014-10-29 08:35:50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众所周知,以成都为中心的天府四川,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中心之一。本文以杜甫、苏轼、杨慎的人格特征和创作追求为例,说明什么是巴蜀文学的优良传统以及如何与时俱进地传承、弘扬巴蜀文学的优良传统,从而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主义是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这一点,在巴蜀文学大师的生平与作品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伴随其终身,不论沉浮从未动摇。入蜀以后,是杜甫创作的另一个巅峰时期,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最高良知,感动着历代中华儿女为建设一个理想社会而奋斗。再看苏轼,一辈子不论沉浮,均秉持忠君体国爱民的人生信念与政治立场,从未动摇。比如他在杭州两任太守,有全力赈灾济困、整治海河水患、修建苏堤等系列善政,受到民众衷心拥戴。杨慎忠贞报国,却被昏君流放,但在放逐期间,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观刈稻纪谚》“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谭平
点击阅读更多【巴蜀文学】新闻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传承、弘扬巴蜀文学的优良传统
[下篇文章] 成华区男子非法代理境外赌博网站 流水金额高达16.8亿
[上篇文章] 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成都站)比赛落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