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传承、弘扬巴蜀文学的优良传统
2014-10-29 08:35:50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今日中国,处于艰难的转型期,物质利益和思想观念都呈现多元化格局。文学创作与人民心心相印、患难与共,是我们这个时代文艺工作者最需要的基本道德情操。杜甫、苏轼、杨慎的为人与作品,作为永恒典范,值得今天的文学艺术工作者认真重温、效法追随。

忠贞报国,知行合一

爱国主义从来都是炎黄子孙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中国文学永恒的创作主题。

杜甫在成都创作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蜀相》:前者将憎恨安史之乱,渴望国家复归统一安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后者基调同样是追求国家统一,千古咏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知感动了多少华夏儿女!苏轼对祖国有赤子般的忠诚:如脍炙人口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出猎一事抒发了爱国豪情,表达了他热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急切愿望。杨慎的爱国情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为维护国家正统礼制不惜身家性命谏阻昏君佞臣;热爱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即使被流放期间,所在地发生叛乱,也立即率领家人参与平叛。

习近平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当今中国追求和平崛起,但依然遭遇众多敌对势力重重阻挠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国梦最需要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读杜甫、苏轼、杨慎的作品与生平,对他们不论人生境遇如何,都对国家忠贞不二,并始终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不能不感到由衷的敬佩。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谭平
点击阅读更多【巴蜀文学】新闻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传承、弘扬巴蜀文学的优良传统
[下篇文章] 成华区男子非法代理境外赌博网站 流水金额高达16.8亿
[上篇文章] 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成都站)比赛落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