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成都市民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没有标准化的记录,没有评价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机制,更多时候是凭志愿者们的自觉和一腔热忱。为了改变这样的状态,全面规范志愿服务工作,青羊区在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全力打造青羊志愿服务品牌。
今年10月,青羊区向首批3000余名志愿者发放了公益志愿(义工)卡。该卡将采用一卡双用的形式,既是银行的借记卡,又是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银行卡。内置存储芯片、专属个人的志愿者公益注册号,可查询、挂失,补办。除提供一般性金融服务外,还可用于记录捐款、捐物、培训、献血,以及公益服务时长等5大类别的公益项目信息。志愿者在登记参与志愿服务前和服务完成后,只需在相应的POS机上刷卡,便能准确地记录下服务时间,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将对志愿者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志愿服务卡具有志愿者信息辨别、服务计时等多种功能,无论志愿者在其他省市,还是在国外留学工作,这张卡都可以实现共享。”青羊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除了推出志愿服务卡外,青羊区还建立了全区志愿者服务信息平台——青羊区志愿者服务网,社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将被包装成服务项目,在网站上进行发布,志愿者只需注册并登录该网站便能自主选择服务项目,参与志愿服务。此外,青羊区还将把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的综合考评内容,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助力青羊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向专业化、常态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