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大邑新场镇3+2读书荟:让乡村居民阅来阅好
2015-01-06 20:12:57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2015年第一天,位于大邑新场镇的“3+2读书荟”收到了第一份新年礼物,一位上海的“荟员”选购了15套新书再次捐赠给“3+2读书荟”。作为一个民间公益阅读推广机构,成立两年多来,“3+2读书荟”已经拥有赠书近6万册,注册志愿者117人,进馆阅读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3+2读书荟’在创建之初就意识到中国最需要阅读的地方是农村。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农村社会的创新能力和文化活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创建的初衷,一直伴随着“3+2读书荟”的成长历程。

“3+2读书荟”的出现,在成都,一场行走乡村的阅读推广试验也由此开始。凭借丰富的藏书量和志愿者资源,在7个乡村图书馆渐成气候的基础上,“3+2读书荟”于去年分别启动了“流动书屋”和“托管农家书屋”两大创新性公益项目,探索解决农村群众读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这两个公益项目的共同之处都是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行。政府的参与、专业团队的介入,正使川西平原的农村公共文化焕发活力。作为成都市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典型样本,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上月17日下午,“3+2读书荟”总部办公室,负责人李佳正忙着整理资料,“马上要到温江区万春镇去,和当地政府谈农家书屋托管的相关事宜,前期工作都差不多了,预计下个月就可以正式托管。”眼看着乡村阅读推广的“阵地”又将扩大,李佳的脸上掩不住兴奋。

“农村阅读推广任重道远,基础是阅读需求的满足,核心则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李佳说,为此,“3+2读书荟”构建了“流动书屋+农家书屋”的模式。这被李佳称为“种子+培育”模式,穿行乡间的流动书屋播撒出“阅读种子”,固定的农家书屋则起到“培育阅读”的功能。

截至目前,“流动书屋”已有15个签约服务点,分别位于蒲江、温江、大邑。农家书屋已有大邑县鹤鸣乡一个示范点,今年一季度预计还将再托管3-4家农家书屋。“通过开辟乡村阅读‘试验田’,使阅读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培育良性的农村阅读生态。”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颖
点击阅读更多【阅读】新闻
“中外青年万里读行”活动在重庆启动 构建开放包容的中外青年对话平台
藏在图书里的“流量密码”:于阅读中寻找“诗和远方”
藏在图书里的“流量密码”:于阅读中寻找“诗和远方”
2022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驿站”进乡村特别活动举办
2022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驿站”进乡村特别活动举办
西藏首家24小时人脸识别自助图书馆在拉萨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启用
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
2018年成都市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启动
成都日报记者、作家蒋蓝带领大学生“诗意地阅读”
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2017国民阅读报告》四川人年购书量排名全国第四
[下篇文章] 成都大邑志愿服务接地气菜单式个性化常态化
[上篇文章] 新年许下环保誓言 七道堰社区居民集体签文明公约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