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中国古民居活化石夕佳山庄园 青山绿野中的文人大宅
2015-01-17 22:38:42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自明代黄应江起至民国黄秋铁,夕佳山庄园先后经历黄氏十一代人经营,逐渐形成了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落构成,房舍123间,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的庄园式民居建筑群落。在历经近四百年风云变幻后,如今保存完善,实属罕见。夕佳山庄园民俗博物馆李文堂先生介绍:庄园在共和国成立初期用作乡政府驻地,“文革”中又改作粮站。这么多年,庄园建筑虽有些损坏,但整体保存了下来。现在这里成立了民俗博物馆,对庄园做了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1988年建立民俗博物馆时,取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定名,才改“锡家山”为“夕佳山”。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了“夕佳山”这个名字。

鹭鸟的天堂

黄应江在初建宅院时,请来当地堪舆先生看风水。按照风水的说法,住宅应当前虚后实。青龙、白虎、朱雀三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后山“玄武”不足,缺乏雄厚坚实的依靠。堪舆先生们提出两项补救措施:一是垒土加高,以壮玄武;一是植树增势,可招吉祥。黄应江采纳了后一个建议,于是在后山清除灌木杂树,遍植挺拔雄健的树种桢楠。经黄氏几代人的努力,桢楠蔚然成林,果然引来了无数鹭鸟安营筑巢。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冯荣光
点击阅读更多【庄园】新闻
中国古民居活化石夕佳山庄园 青山绿野中的文人大宅
[下篇文章] 2015年成都艺术展览 名家精品成为今年亮点
[上篇文章] 金堂县土桥镇朝阳社区 孝善文化催生文明乡风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