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碾房碾出丰衣足食
“渔火遥连市,村扉半掩柴。夜来溪上宿,梦已在高斋。”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夜宿崇江场,望见金马河上的渔火,梦中已过河进城,来到诗人的书斋。
在崇江场周围,紧挨着场镇形成了村民聚居的林盘“黄家碾”。据温江县志记载,在商贸繁荣时期,这儿曾经是“良田美池修竹,小桥流水人家”。由于这里远离温江、崇州中心地带,林盘的原生布局得以很好保留。如今走在黄家碾的林盘里,竹林丛生,树木野性十足,竹树之下,有青石铺设的小径,弯弯曲曲绕进农家小院。部分小院已改造为川西民居风貌,整齐干净。小院门前,石鱼河静静流过。
石鱼河两岸的人们从古到今丰衣足食,那座运转了百多年的水碾房便是最好的例证。周子云老人说,那座水碾房从他记事起就昼夜不停轰隆隆响,水闸放水声比金马河的洪水咆哮声还大。崇江场两边两个县不少村庄的农家不分白天黑夜,用鸡公车把稻谷或麦子推到水碾房,鸡公车“叽咕叽咕”的叫声在崇江场从未断过。黄家碾由此得名。老水碾房已于上世纪被毁,复原的水碾房坐落在石鱼河上,供游客回味农耕文化。
据永盛镇副镇长蒋正根介绍,镇上将对黄家碾林盘进行二期风貌改造,2015年正月十五后动工,让“良田美池修竹,小桥流水人家”从史料中回到现实,呈现在游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