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点睛
女足职业化何其难
悄悄地,女足联赛分级了,然后有了升降级,据说还要实行球员自由转会制度……重塑后的女足联赛,在给未来带来希望的同时,也证明已经搞了18年的女足联赛的“不职业”。
然而,要想让女足真正职业化何其难?脱离了全运队加赞助商合作的营运模式,或者直接一点说真正让女足实行俱乐部化运作,俱乐部能找到投资人吗?有人愿意为一年的联赛付出吗?哪怕一年参加的联赛只有14场,只有7场需要差旅费,总共的费用可能只有几百万元——这只相当于男足一名国字号球员的年薪。
女足的职业化还需要扶上马走一程,甚至是很长的一程,完全参照男足职业化,把女足联赛推向市场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让其自生自灭。
至于这扶上马走一程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可能没有人可以回答出来。毕竟牵涉的方面太多了,扩大女足联赛的规模是首要条件,有了规模才可能有影响力,然后才可能谈到关注度,以及市场等其他相关的东西。所以,现阶段中国女足只能停留在伪职业化阶段,依托于全运会、青运会、省运会等比赛,初步解决女足的生存和发展,并慢慢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