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超前建设的商业物业是可以被逐渐消化的,所以表面上看商业过剩不像住宅那么可怕,谁都幻想能比人家有更好的吸引人气的办法,它就变成了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对资金成本普遍很高的内地房企而言,根本等不起。”一位全国排名靠前的商业企业高管说。
新鸿基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邓维聪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二三线城市大搞CBD,想要税收就业,但是不认真研究供求关系,没有经济支撑,造出来的东西只能养老鼠,是浪费土地。
过去十年,在城镇化大旗下,商业地产历经野蛮生长。但是行政主导的造城运动,常常与人的城市化并不匹配,这种矛盾从住宅已经蔓延到了商业。在经济下行和电商冲击的背景下,二三线城市的商业供应风险正不断显露。
上述成都主管商业的官员透露,成都已在商业土地供应上主动调控,产业立城,除了吸引大企业进驻,还会推出自主创业扶持计划,“房地产增加政府收入,政府反过来建设基础设施,这种模式走不下去了。这一轮调整,将会是深度的。”
“熬”
2月3日,成都市高新区。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商业项目,文鞅吐出来一个字,“熬。”
文鞅是国内一家知名房企的成都商业总经理。内外压力令他和麾下团队感觉压力如山。在公司内部,更将项目总经理称为“熬总”,盼着早日熬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