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无处安放的乡愁 不变的包容特质 成都街巷的历史文化记忆
2015-04-03 18:59:17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1200多年前,大诗人杜甫用这样的诗句留下成都的温润记忆,也让成都诸如百花潭、草堂等历史文化韵味十足的地名传承至今。

徜徉在成都街巷,古老地名串起从先秦到当代的历史风物、人物典故。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成都为“中国最秀丽雅致的城市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成都如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一样,高速的城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那些留存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地名,如何保护和传承,一直困扰着成都前行。成都通过制定严格的地名管理规范并探索精细化管理手段,希望将历史文化特色永续延展。

温情的地名

——成都不变的包容特质

“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包容性最强的,这一点完整地反映在地名中。”对于民俗学者袁庭栋而言,对成都地名的研究耗费了他数十年的精力。

他介绍,成都老城区中明代以前留存下来的地名已经较少,较多的街巷沿用着清代命名的地名。这些街巷,每一个名字都有一个精彩故事。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成都日报
点击阅读更多【地名】新闻
“乡村著名行动”:地名喜提“电子身份证” 让千年乡愁上导航
江苏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公布 共计200个
教育部:地名用字属于专用字领域 争议地名读音需进行专门研究审定
成都137路公交站名拗口走红网络:暂时想不到更好的命名办法
成都137路公交站名拗口走红网络:暂时想不到更好的命名办法
成都137路公交车50个车站命名近似 乘客称堪比英语听力
成都27条道路拟命名出炉 看看这些地方在哪里
成都中心城区扩大后,路名出现了哪些重复?新道路将杜绝重名
成都正式拥有四环、五环和六环路了
[下篇文章] 新都区“豪掷”280万元重奖名优教师、名校长以及名师工作室
[上篇文章] 成都首条有轨电车R1线在新津开工 一期工程预计年底通车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