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上世纪80年代“蓉城杯” 成都人的“世界杯”
2015-04-11 21:57:30  |  新闻中心 体育频道成都体育 

在SOHO大厦五楼的办公室里,刚满50岁的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出境部副总经理胡峻青几乎很少有坐下来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他在不停地走动,或者说转圈。从导游到旅行社高层,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初是学足球的,中国足球著名“金哨”孙葆洁是他的师兄。从北体大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成都大学当体育老师,教的就是足球。

距离产生美,但绝不像电影里葛优说的那样,“距离有了,美却没了。”在胡峻青眼中,足球仍旧是美的,他现在还和自己的球队每周都去踢上一场比赛。在他心中,有一段属于足球的记忆,名字叫东郊。“因为西南三线建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郊大规模建厂,以东郊体育场为中心,有了自己的足球比赛,企业厂矿有比赛,学校有班级比赛、年级比赛和校园联赛……不仅球队数量很多,而且比赛体系相当完备。”69信箱、82信箱、无缝钢管厂、420厂、132厂……1965年出生的胡峻青,至今还记得那时候最自豪的事情便是穿上学校和企业足球队的服装,虽然只是一件袖子上印有两道白杠的运动服,但穿着它走在大街上感觉很“港”,“人家看过来的眼神中都带着羡慕。”那个时候没有家喻户晓的球星,不过能进入足球队的,在企业和学校绝对是明星,且不说能享受一些一般人没有的福利,“就是找对象都比一般人容易。”

胡峻青1971年上小学,1972年进入年级队,然后再进入校队,可以说充分体验了东郊足球辉煌时期的幸福。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已经有了自己的业余联赛——“蓉城杯”足球赛,东城区、西城区等几大片区足球运动开展得很不错,“蓉城杯”应运而生。在那个时代,“蓉城杯”就是成都人自己的“世界杯”,成都市范围内的各大企业、学校纷纷参加,球迷热捧,成都足球氛围空前高涨。“一到比赛的时候,不少家庭是全家出动,跑去凑热闹,场面绝对不比后来全兴队主场比赛时逊色。首届‘蓉城杯’的冠军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是69信箱。”胡峻青说。

也许正是因为成都足球有自己的“东郊记忆”,二三十年足球兴趣的培养,这才有了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的黄色旋风劲刮和金牌球市的诞生。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胡锐凯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足球队】新闻
成都足球的辉煌第一声“雄起”从成都吼出来
谈足球改革 辜建明 见证成都足球30年
“高娃坝坝足球队”成都足球的东郊记忆
英国传教士陶氏兄弟最先把足球引到成都 百年前华西坝足球开踢
上世纪80年代“蓉城杯” 成都人的“世界杯”
成都职业足球跌至冰点“没有了职业足球,只好去羡慕人家”
成都天诚俱乐部球队没了 基地还在挣扎着 “不职业”害了天诚
成都天诚足球队宣布解散 球员失去依靠四散离去各谋生路
[下篇文章] 英国传教士陶氏兄弟最先把足球引到成都 百年前华西坝足球开踢
[上篇文章] 2015郫县全域景区一日游活动启动 通通直达—寻味号受青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