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在厂职工教育中心我认识了高娃,他姓高,人不高,却很精灵。他属于那种“费头子”型的,听课时屁股下面好像有钉子似的,没有一刻静得下来。一下课,高娃就来劲了。班上那些小伙子喜欢听他神吹足球,他不仅吹得,还很激情地指手画脚,辅以各种丰富的夸张表情。他比我讲课更吸引人,班上几个小伙子就被他吹进了“高娃坝坝足球队”。
那会玩足球还没九十年代那么火爆。七十年代在成都城区内机关、工厂、学校要数篮球场最多,喜欢看篮球比赛的人也多,八十年代提督街的老文化宫、北门成华街的城北体育馆每个星期天都有篮球赛,遇到联赛,门外买票的球迷就排起了“长蛇阵”。
足球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就远远不及篮球了,尤其场地更为稀少。六十年代,成都市标准足球场仅有顺城街的市体育场,它是唯一建有环形观众看台的比赛场地。东郊体育场和西郊体育场都是比较简易的足球场。成都中学里13中足球队最有名气,校内也仅有一个非标准的足球场。高娃是1976年读的13中,进校后就迷上了足球,成了班上的足球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