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协调机制是当务之急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关键在于资源整合,如何统筹协调文化、广新、教育、体育、卫生等诸多部门,达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的目的?据了解,目前成都市正在筹备成立“成都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协调组由文广新、宣传、教育、科技、财政、人社、体育等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尽快成立全市协调机制,是深入开展试点工作的当务之急。”成都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从全国来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尚在试点探索阶段,在阵地面积、设施设备、服务功能等各方面,国家也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实践,成都市拟将新建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面积从100平方米提高为200平方米,以满足体育、医疗、卫生、养老、培训、教育以及各类便民服务的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都市的大多数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目前已实现综合利用并提供多元服务,但也普遍存在管理多头、职责不分的现象,影响了阵地效能的发挥。综合成都市社科院连日来对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的调研,有关专家提出,应建立管理统一、分工明确、队伍稳定、资金整合、方便高效的工作模式,培养和吸纳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配以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形成长效管理。
(原载《中国文化报》5月26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