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制造”转向“成都智造” 成都造轨道系统即将推向全国
2015-06-15 20:23:20  |  新闻中心 工业园区工业 

试验上百次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核心技术包括三大部分:车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轨道系统。目前新筑路桥已系统掌握了这三大技术。其中,车辆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通过引进中国北车和西门子技术,轨道系统则采用自主研发,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水平。

让吕强尤为感慨的,正是自主研发的轨道系统。这是一种嵌入式无扣件整体道床系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有德国在进行应用推广。所谓嵌入式轨道,由工厂生产出的水泥模板预制件上附有一段将近200米长的嵌入式轨道,轨道直接由机器装入了预制件,现场便可完成铺设组装,这种技术利用高分子材料,将钢轨和轨枕形成一个整体,既结实耐用,又防震降噪。

“买专利太贵,我们只有自己研发。”2013年初,公司联合北京城建院、西南交大等科研单位,组合了一个30多人的研发团队。项目一开始,吕强就体会到自主研发不容易。技术需要的高分子材料,就像是一味中药,需要在10多种高分子材料中筛选出合适的“原材料”,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调制”出一个合适的“配方”。烟台、重庆、成都,材料生产商在不同城市,研发人员就一家一家跑,最终确定出8家。最终“配方”既要锁定钢轨,又要经得起车运行,需要无数次试验,每一次由研究人员先给出“配方”,然后试验人员试验,把数据结果返给研究人员,再修正模型,重新导入数据,调整配方。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枯燥。试验周期长,一次一次失败,总共试验了上百次。”2013年8月,初步配方成功;2014年初,项目开始另一个枯燥的试验———“300万次疲劳试验”测试寿命;2014年6月,项目获得省科技厅技术成果鉴定,“研发团队的喜悦已经被漫长的试验时间稀释,只在获得成果鉴定的晚上喝了一顿酒。”

本文共8页 12345678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叶燕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制造】新闻
成都启动实施成都制造8项推进计划 菁蓉小镇加紧“扩容”
“成都制造”转向“成都智造” 成都造轨道系统即将推向全国
[下篇文章] 成都多银行揽储压力关口遇“顶牛”存款金额大利率优惠更多
[上篇文章] 成都二环路双楠路口、中环路科华北路路口、二环路成温立交桥桥下路口实施直行待行模式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