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数量如此之巨大的乘客能有更为舒适的乘车环境?“我们主要从提升运能运力、优化客运组织、完善硬件设施等方面,不断改善服务。”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应对客流需求,成都地铁今年上半年两次对运行图优化调整——1、2号线早高峰最大上线列车数量分别增加到22列、39列,早高峰最小行车间隔分别压缩至2分50秒、3分50秒;升仙湖首末班车时间由6∶30和22∶30调整为6∶20和22∶50,服务时间延长30分钟,并实现首末班车对开。今年,成都地铁还完善车站导流设施,持续优化设备布局。为提升客流组织安全性,避免踩踏、拥堵事件,在天府广场、世纪城、犀浦等站台增设了插地式栏杆以加强客流引导和控制;在春熙路、火车北站、世纪城等站实施客流组织调整,优化车站设备布局、出入口限流方式;提前实施骡马市站1、4号线换乘改造工作,对站厅闸机、导向标识等服务设备设施进行优化调整;为配合1号线南延线开通试运营,对世纪城站客流组织方案进行了调整,启用双站台,并对上行站台进行了扩能改造,增加有效候车面积,提升站台容纳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应对客流增长‘组合拳’的实施,高峰时间成都地铁的拥堵率从140%下降至120%,也就是说,每平方米承载的乘客少了一点,乘客的空间稍微宽松了一些。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希望在高峰期,乘客们坐地铁能更舒服一点。”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