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共有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等13个区(市)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区、市),实现80%以上的县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
先后淘汰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印染、砂洗、小石灰窑等企业664户。
共有193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村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创建了51所“环境友好型学校”,61个“绿色社区”,建成16个生态环保教育基地。
中心城区新增了18个市政公园和10个郊区公园,建成健康绿道1931公里,二环路绿化工程建植草坪50余万平方米,三环路两侧建成50米绿化生态带。
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56万亩、粮经高端种业基地30万亩。
截至2014年底,节能环保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282.45亿元/年,增速达到10.73%。
“十二五”以来,全市直接用于饮用水源保护资金达2.8亿元。
给“生态”更多“话语权”
成都完善生态市建设顶层设计
而在成都的“生态路径”中,纲举目张,完善生态市建设顶层设计,无疑为成都生态市的创建,奠定了政策“基石”。
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的发展,是成都的一张“王牌”,此前,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成都就开始了生态规划的编制。先后编制并颁布实施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引领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