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刘沅的调整,两廊塑像增至各有14尊,均以北端为首,如文臣以庞统居首,武将以赵云领先,依尊卑为序的意图得到体现。但是,不知何因,当时没有全部推倒重塑,只是局部调整,原以中为尊的形式也被局部保留。所以黄忠仍然居中,显得位次混乱,没有章法。由于只是局部调整,所以前后所塑之像,大小、座墀高矮不同,形成的差异用尊卑难以解释。也是由于没有全部推倒重塑,两廊文臣武将相互混杂,如文臣中有武将傅肜,武将中有文臣孙乾……所有这些混乱,都是调整不彻底造成的。
因此,黄忠位次居中,是此前两廊塑像以中为尊的形式被局部保留的结果;当后来改变为以北端为尊时,又没有按官职、功绩重新塑像,黄忠仍然居中。通过梳理塑像前后调整的始末,就明白了两廊塑像位次混乱,大小不一,文武混杂是如何造成的,对黄忠的位次也就不再困惑、纠结了。
小贴士:中国古代是官本位的社会,传统文化讲究上下有别,尊卑有序。武侯祠两廊文臣武将的位次按说应该严格遵循的。如今的无章法,是因为调整不到位而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