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建设“创业型大学”
顶层设计破冰高校、市场“两张皮”
53所高等院校,3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7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9个,拥有7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年有28万高校毕业生……丰沛的城市创业创新基因,是成都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活水。
星罗棋布的高校院所分布,源源不断的人才从校园鱼贯而出,这样的城市创新创业基因分布图,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如何盘活这些资源,让资源禀赋的潜能成为“双创”的生命力?
去年8月,成都出台《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成都十条”)。这项创举探索密集的新政,从在蓉高校开展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等核心要害之处破冰,破解高校、市场“两张皮”,从政策顶层设计为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开路。而协同创新的本质,正是驱动成果转化,引领创业创新。
同时,成都市鼓励在蓉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俱乐部,分别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和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孵化载体创新创业。据统计,今年1—6月,参与创业培训大学生达2万人,实现创业3000人以上,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此外,成都市加快聚集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面向全球招才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