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每天有多少人依靠公共交通出行?平均每名乘客在路上要坐多久,出行距离多长?哪里的公交需求缺口还比较大?
在过去一段时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两名专家崔铭、杨兴地,经过对一组3000多万量级的海量公交刷卡数据与GPS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不仅得到了成都市地铁、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等 3种公交系统运营特征,还识别出公交需求缺口走廊,为下一步引导相关交通规划编制,为方案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与参考信息。
“这是成都首次在规划领域对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进行大数据分析,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杨兴地告诉记者,目前成都正好在修编《成都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成都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这些数据将对修编起到极大作用。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用来指导下一步的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比如,当我们发现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换乘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过后,就可以把地铁站点和公交站点的换乘距离缩短,或者增加公交站点,尽量地方便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以前他下了地铁之后要走200米,以后可能就只走50米了。”
数据从哪儿来
你的每一次刷卡汇成了数据洪流
据介绍,此次研究的基础数据源于成都市公交集团和地铁公司提供的 2014年4月14日到4月20日(不含节假日)为期一周的 IC卡刷卡数据(不含投币信息),涉及常规公交 675条线路、6258个站点,地铁2条线路、42个站点,快速公交2条线路、59个站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