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梁繁荣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二五”重大项目——“穴位的敏化研究”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正式启动。据悉,这是中医药领域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目前针灸学已成为集传统、现代、国际优势于一体的中医学代表学科。有研究认为,穴位的功能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生理状态下以“沉寂”为主,活动微弱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在病理状态下则具有和生理状态完全不同的特征,穴区反映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功能大大加强,其面积的大小也会产生变化。这一特征,被中医药研究界称为“穴位的敏化”。
本世纪初“经穴在特异性治疗效应”成为国际针灸学术争论的焦点。从2006年起,由梁繁荣教授牵头的两项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和“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基础研究”等,首次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证实中医经穴的存在机理,并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其成果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