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高新区“四改六治理” 一场以民意为本的民生实践
2015-11-28 02:49:40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抓住严细精、达到畅洁美

市容市貌精细化建设、管理“软硬兼施”

市容市貌治理见成效,基础设施与管理力度的“双加强”尤其重要。如果说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与硬件投入,提供了城市管理转型升级的物理要件,那么,如何创新机制,真正撬动“治理”的杠杆,让市容市貌精细化建设、管理“软硬兼施”,则是“深水区”改革的核心。

11月25日,冬日成都的街巷,阳光投射到肖家河“崇德园”。沿河而立,夹到树荫两侧,一旁是书香味浓的传统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一旁是河畔盖碗茶,头发斑白的“老成都”们一张报纸、一桌象棋,围坐一旁,就是一整个下午的闲暇时光。

这是属于“老成都”的市井画面。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样的画面,在中心城区并不时常能见。眼下,紧随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崇德园环境风貌改造工程的启动,这里的“老成都”市井味将更清晰呈现。

“‘四改六治理’是区域环境建设管理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如何紧扣高新区发展,推进城市管理创新,落脚在基层,就是要以民意为核心思考如何细管理。”采访中,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下,崇德园环境风貌改造工程的构想正是在“四改六治理”市容市貌治理过程的新探索。

据了解,崇德园环境风貌改造工程(一期)绵延肖家河畔约600米水域。记者在改造工程现场看到,“崇德园”修旧如旧的设计遵循了环境与人的交流,在河道两侧,正在新建的两座拱桥将河道两岸融为一体,青瓦飞檐,翠意盎然……

硬件建设仅仅是崇德园环境风貌改造工程的维度。在其背后,“软”创新同样值得关注,“崇德园改造之前,怎么改、怎么规划,我们与区域内住户、商家等各方进行了广泛问计。” 好的城市管理能激发城市管理的系统合力。记者了解到,与此同时,针对“怎么管”的问题,在这个环境系统中的各方已形成肖家河崇德园文明公约、诚信记录管理公约等机制,实现区域环境提升工程“软硬兼施”的同频共振。

本文共9页 123456789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缪琴
点击阅读更多【四改六治理】新闻
成都市金牛区6月底前拆除所有楼顶违法招牌
成都2016年改造棚户区1.6万户“黑化”中小街道220条
金堂县不到一年时间完成70个老旧院落改造覆盖全县10个乡镇
成都高新区“四改六治理” 一场以民意为本的民生实践
成都四改六治理推进架空缆线下地 金陵横街、电信南街、倪家桥路等71条街道告别“蜘蛛网”
没有合法手续 武侯区簇桥街道龙井社区簇桥广场居然变商场
温江区加大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治理力度
新都街道四改六治理 硬件档次上去了 居民腰包鼓起了
[下篇文章] 锦江区目前最大棚改工程中车汽修(集团)成都7436工厂片区启动搬迁工作
[上篇文章] 2015年成都人民满意法官公众投票正式启动 得票数前30名进入最终评审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