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全面构建城乡生态体系 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015-12-02 23:54:1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近年来,成都获得了多个“绿色”和“生态”头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这一个个“国家级”金字招牌背后,是成都致力于绿色发展的不断追求。“十二五”以来,成都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城市生态面貌、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今年9月,成都成为西部省会城市中首个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的城市,吸引了不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向成都聚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将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于治蜀兴川战略实践之中,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展望“十三五”,成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新贡献。

保护发展共存

全面构建城乡生态体系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在成都,更是探索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环城生态保护区是成都绿色发展的一个“大手笔”,它采用“环形+楔形绿地”的方式,把绿地楔进城市。在中心城区5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187.15平方公里的绿地——这对于一个GDP总量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大城市来说,能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

环城生态区带给城市的不仅是更多的绿意,而是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降低区域热岛效应、构筑城市生态屏障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成都还专门为环城生态区做了总体规划和地方立法,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为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

不仅如此,近年来,成都还加快龙泉山、龙门山和邛崃山系生态屏障建设,配套实施“百湖”工程,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努力实现“山山见绿、川川见水”的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在中心城区,实施“三环六通道”绿化工程等重大民生绿化工程,建设社区绿地、街头绿地和邮票绿地。目前,城市绿地率达35.69%,全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377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增至38.1%。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凌翌
点击阅读更多【生态】新闻
广东公布12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预超40%
全国生态日:杭州“西湖龙井”生态警务保护基地揭牌
全国生态日:杭州“西湖龙井”生态警务保护基地揭牌
“百湖之市”武汉东湖:城市中遇见“诗与远方”
“百湖之市”武汉东湖:城市中遇见“诗与远方”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青海与上海签署协议共护长江源头和入海口生态环境
青海与上海签署协议共护长江源头和入海口生态环境
黄河岸边“天鹅湖”已成为山西多地的生动景象
黄河岸边“天鹅湖”已成为山西多地的生动景象
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紫纹兜兰
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紫纹兜兰
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69种
[下篇文章] 武侯区深化“五化”建设区域优势进一步释放 土地上市迎来“艳阳天”
[上篇文章] 2015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四川省美术馆盛大开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