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到来时,黄师傅正在店里准备制作广式香肠的肉片,几平方米的店铺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肠,小小的铺面前围了不少来买香肠的顾客。黄师傅一边制作,一边招呼着客人,“现在每天要做200到300斤的香肠,最多时达700到800斤”,黄师傅笑着说,“从去年12月10多号开始店里就特别忙了,每天工作到晚上9点多,冬至前后卖得最多。”
黄友林夫妇年逾60,靠着做香肠的手艺拉扯大了一对儿女。“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很难吃到香肠。后来跟专门的师傅学做香肠。以前啊,制作都是手工,现在都是机子灌的,制作香肠快得很。”黄师傅表示,再过段时间,店里也要停工放假了,“忙了一年,春节休息下,和家人在一起过个快乐年。”
回忆年味
儿时的花生香肠,格外好吃
过年吃自制香肠是南方很多地区的习俗,以前人们往往在过年前才会制作,而现在随着生活的改善,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香肠。但物资匮乏年代,人们对美食的记忆往往更为深刻,美食的味道作为年味的一部分融入童年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