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发展,许多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共同利益,这些利益需要链接与共享。“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除了硬条件的“海陆空”交通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外,“外语+”和“互联网+”及其人才培养作为“软工具”更是至关重要。
在当前学科融合背景下,在蓉高校要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着力深化高校人才培养供应侧改革,大力培养“外语+各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着力深化人才培养供应侧改革
从成都“十三五”期间人才需求侧看,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最短缺和最紧迫的是“外语+”人才。“人才供给侧”培养体制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
常言道,“语言不通则不能人心相通”。通过我们对“一带一路”战略对“外语+”人才需求进行研究后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官方语言超过40种,而我国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涉及其中的20多种。某些小语种往往只有一个30人左右的小班,有的还是隔年招生。仅从成都、重庆所开行的“蓉欧”和“渝新欧”货运班列所涉及的沿线国家看, 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贵阳等地高校还没有开设白俄罗斯语、波兰语、哈萨克语、乌克兰语等专业。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培养谙熟这些国家语言的“外语+”各类专业人才。
同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思维,为“一带一路”带来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重新配置,推动形成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必将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既有“外语+”知识系统,又有“互联网+”知识系统的高素质人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