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同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蓉高校特别是外语类高校应深化与加大同海外高校宽领域深层次合作,在顶层设计层面全面规划“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方向,加大各类“外语+”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合作培养力度,有目的、有步骤地为“一带一路”战略所需要的产业领域培养各类应用型“外语+”人才。
一是应着重进行交叉学科建设。通过增加非外语课程、非外语方向、非外语专业等路径,着力培养各类“外语+”应用型人才。二是加强高校英汉双语课程建设,促进学科融合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是坚持培养“外语+”人才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并重。四是加强分类培养。应用型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与操作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实践和实务”这“五个实”的教育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用得上、顶得起、留得住”的“外语+”的“蓝领型”和“灰领型”人才。五是注重“外语+”课程体系与“互联网+”课程体系的嫁接。六是鼓励在蓉高校“外语+”和“互联网+”实务课程的服务外包。应用型大专院校应该借鉴企业服务外包的做法,将“外语+”和“互联网+”的一些实操课程,以多种形式外包给一些专业机构、行业精英,让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鲜活、更生动、更前沿、更接地气。七是推广“订单式”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大学培养供给和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的问题。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经济学博士,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二级),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