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占地50亩的余家村草莓产业园内,美味的冬草莓已经结果。“基地一共有48个单体大棚,一个联体大棚,主要发展与乡村旅游结合的体验式草莓采摘。”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余家村基地生产部经理施琴告诉记者,成都援建之初便考虑到“输血”与“造血”并重,第一年主要雇佣当地村民,在传授其种植技术后,便会把基地完全交给当地农户经营。
在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河心组占地100亩的有机蔬菜园内,同样的情景也正在上演。“我们公司在成都双流,主要负责河心组的蔬菜基地建设。”四川康源公司芦山基地负责人朱素均告诉记者,当地村民每天在基地里学技术,3年后公司将把土地交给当地村民承包,并实行保底分红。成都援建的产业发展起来后,让当地村民尝到了甜头,也有了盼头,很多村民选择从外地回村学习技术,其中还包括不少年轻人。
两市合作全面深化
如今,在“十二五”完美收官,“十三五”良好开局的新起点,在灾后重建中结下了深厚援建情谊的成都和雅安,又将积极探索由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转变的新路子,携手共谱深化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成都援建余家村和青龙场村,不仅让两个村发展前进了20年,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平台。”雅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