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读《活着,走着想着》:人生就是一场旅行
2016-02-14 21:41:5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旅行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一个人满世界飞行,也可能一无所见。一个人即使身处陋室,也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博尔赫斯双目失明,但阅读让他无所不知。卡尔维诺借助让人惊叹的想象力,像魔术师一般让“看不见的城市”一一呈现。一个行者,不管是为了揽胜猎奇,还是为了消遣放松,去往一个风景名胜;不管是为了打捞过去的回忆,还是为了获得更多路上的体悟,让人生饱满酣畅;都要为每一次“旅行”准备一些必要的装备,除了藤杖、帐篷、防雨衣、登山靴之类,还要有思想意识上的准备。否则的话,身体上路了,灵魂却下落不明,眼睛看到了,心灵却一片空白,这是多么遗憾。要“身体和心灵结伴上路”,这样的旅行才圆满。

我个人很少旅行,从一个地方过渡到另一个地方,也并不觉得是“旅行”,而是“他往”而已,不光是受制于经济能力、时间,更主要是自己毫无旅行的准备和意识。就像著名小说家曹寇说的,“旅行是一种能力。不仅涉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经济能力、体能,还包括性格能力”。就像哲学教授陈嘉映说的,虽然“无缘那种伟大的旅行”,然而只要对“自然之美比较敏感”,“看着风光,我就觉得自己风光”。

无论是曹寇,还是陈嘉映,说的都是一种投射效应,自我投射于风景,风景投射于自我。这是一种相融,也是一种相得,让我想起两句诗,一个是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一个是陆游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中国古人的旅游观景的心态,物我两忘两相宜的境界,或许有些太理想化太文人气,但今天的中国,碌碌众生欠缺的可能正是这样一种生活一种心境,悠然自得,不被太多身外事物所绑缚。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赵志明
点击阅读更多【阅读】新闻
“中外青年万里读行”活动在重庆启动 构建开放包容的中外青年对话平台
藏在图书里的“流量密码”:于阅读中寻找“诗和远方”
藏在图书里的“流量密码”:于阅读中寻找“诗和远方”
2022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驿站”进乡村特别活动举办
2022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驿站”进乡村特别活动举办
西藏首家24小时人脸识别自助图书馆在拉萨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启用
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
2018年成都市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启动
成都日报记者、作家蒋蓝带领大学生“诗意地阅读”
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2017国民阅读报告》四川人年购书量排名全国第四
[下篇文章]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脍炙人口 绝妙好词 清新婉丽
[上篇文章] 102岁马识途约李致一起看《老炮儿》 ​坚持写作想整理出更多东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