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要实现的18项主要指标,梳理了238个重大项目。与此同时,规划还有一个看上去“巨大”的投资额——5619.31亿元,而这笔“巨款”,将用于未来十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那么,到2025年,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达到什么目标?与市民切身相关的项目又有哪些?
规划的总体定位
建设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建设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典范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
指标
要实现18项主要指标
规划列出了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的18项主要指标,涉及单位GDP能耗、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用水总量、森林覆盖率等等。
到2025年,成都市用水总量(不含河道生态环境用水)要力争控制在65.7亿立方米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41%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到6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小于9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中心城区、郊区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1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