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已建成223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
2016-03-09 12:30:37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综合减灾平面示意图、疏散导向标识、避难场所标识、自然灾害隐患点警示标识、物资储备标识……在金堂县官仓镇红旗村,这样的标识一应俱全、清晰明了。而金堂县的做法,只是成都市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昨日,记者在2016年全省减灾救灾工作会上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已经建成223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在建成的社区(村),老百姓出家门、出楼栋就能沿着标准化的避灾标识系统,自发、有序、安全、就近转移到安全区域。

“运用‘自然灾害来临时,人会自发向自己知道的最近安全区域流动’的基本规律,研制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地方标准,解决老百姓的‘两个知道(最近的避难场所和安全的疏散线路在哪里)’问题,”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标识代替人力,开展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工程,用最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人们自发、安全、就近、快速转移到安全地点。

据了解,早在去年5月8日,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发布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在国土、水务、防震减灾、气象等自然灾害专业管理部门指导下,设计出涵盖该社区(村)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避灾路线、避难场所等信息的综合减灾信息示意图,并在自然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识、物资储备点标识等等。同时,还细化小区、单元、散居住户的疏散线路图、设立简单明了的疏散导向标识等。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出栋楼就能沿着标准化的防灾标识系统迅速撤到安全区域。

据悉,目前,成都市已将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和十年城建攻坚计划,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将逐步实现市域全覆盖,同时,还在积极谋划建设成都市救灾物资集散中心。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琳黎
点击阅读更多【减灾】新闻
青藏高原大震巨灾救援协作区启动仪式暨首届联席会商会议在西宁召开
青藏高原大震巨灾救援协作区启动仪式暨首届联席会商会议在西宁召开
西藏察隅县森林消防中队携手察隅县应急管理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西藏察隅县森林消防中队携手察隅县应急管理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成都已建成223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
成都2015年投入2000万元 建设20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
[下篇文章] 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城管视频监控平台投入使用指尖上管理城市
[上篇文章] 武侯区探索推进医药分开改革 进入医改“深水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