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设计作品很不错
交警会进一步讨论完善
昨天,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已经有很多市民通过微博进行了投稿。其中有不少设计都不错,图形简单、易懂、醒目。“大家参与的热情很高,设计得也不错。”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也有设计作品不是很规范,比较潦草。
昨天,本报联合交管部门从投稿的作品中选取了一些不错的设计,交警会进一步对这些投稿作品进行讨论完善。21个路口的“直行待行区引导标识”到底长什么样,本报也将持续关注。
本报也联合成都交警再次发出征集令,如果市民对设计“引导标识”有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可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投稿,真诚希望社会各界力量都参与到城市缓堵保畅的行动中来。
交警答疑
“直行待行区”
如何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直行待行区”就是在保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协调通行的情况下,通过对路口内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充分利用路口内闲置空间的资源,以前一阶段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在不影响路口左转车流线型的基础上,利用相交道路左转信号灯的全部或部分绿灯时间,让垂直道路上的直行机动车提前通过停车线进入路口等候。当直行绿灯时可以直接驶出,增加路口通行能力,减少路口排队长度。由于进入“直行待行区”的机动车辆提前进行了启动,缩短了加速时间,缩短了机动车通过路口的时间,也一定程度增加了通过停车线的车辆。两个因素综合起来,实现了相同信号周期内机动车通过数量更多,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减少了路口的平均延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