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档升级 金堂打造“中国西部菌都”
桂花林下种植羊肚菌,既有生态效益,又实现了林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不仅保证了品质和产量,还将市场做到了全国第一;将食用菌废渣收集起来循环利用,以前让农民头疼的废料变成了最好的有机肥……这两天,在金堂县的田间地头,前来参观金堂食用菌发展的专家们来了一拨又一拨。以食用菌产业为代表的金堂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效,以及其在促农增收上取得的新进展,让专家们兴奋不已。
作为金堂县响当当的特色优质农产品,金堂食用菌产业已历经40余年发展历史,拥有菇农12万人,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姬菇之乡”。近年来,金堂县更是与时俱进推动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化发展,形成了以“金堂姬菇”为主导,姬菇、羊肚菌、鲍鱼菇、鸡腿菇、灵芝等近20个品种竞相发展,集菌种培育、精深加工、菌渣循环利用、内外销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金堂姬菇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野生羊肚菌人工驯化和商业化栽培示范基地面积名列全国第一,建成省级食用菌产业发展园2个、食用菌批发交易市场2个、食用菌加工企业20余家(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8家)、食用菌主产乡镇9个,“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乡镇”2个、全国食用菌先进协会4个。
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金堂县还在着力促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2015年,该县成功创建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立以成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委托)为主,金堂县农林局、县环保局为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下一步还将设立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发展资金,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应用为支撑,以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为纽带,以产业链条延伸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发展机制,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推动精深加工业发展,提升食用菌文化内涵,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到2017年,全县食用菌年种植规模7亿袋,产量50万吨,产值40亿元;全县新建社会化服务中心5个、民间食用菌研究所2个,实现产量产值、食用菌优新品种等重要指标提升50%,食用菌综合效益达到全国前列,形成“中国西部菌都”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