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填补空缺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明确提出要发展18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华西都市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个城市群(圈)中,包括成渝城市群在内,已有4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获得中央层面批复。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同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批复,原则同意《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下游则有《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游《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填补了上游地区的规划空缺。
潜力巨大
成渝两地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相互支撑和带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两者加起来基本可以和沿海发达省份去比较。
实际上,成渝城市群不仅会产生1+1>2效应,更会是1+1=4。成渝组成一个国家级的城市“狼群”,不仅可以避免彼此在以往竞争中的内耗,更重要的是,会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颇具潜力的增长极。
“成渝城市群特别对中国企业乃至全球的企业,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表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密度、综合竞争能力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从发展的综合要素和潜力上,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