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学院前校长杨继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和成都在汽车产业上进行合作是大势所趋。他认为,成都以高端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发展对象,而重庆是普惠型的发展路径,这正为二者的合作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并为区域的产业整合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发展空间。李桦也曾公开说过,经开区将拓展汽车研发的产业链,与重庆充分合作并良性竞争。
“同城思维”成渝携手这五年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济学家林凌认为,这意味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最初概念的萌芽到最终规划的出台,14年路程终于走完。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经济水平最高的区域。”这一定位得到各方认同,两地迅速行动。以广安为例,为重庆工业配套的企业涉及8个行业251户,隆创动力、银钢凸轮等一批重庆知名企业将生产基地和总部迁至广安;视线转移到资阳,当地从重庆引进投资约10亿元的纺织产业、投资近9亿元的农机产业,和成都共建了成资工业园。
在此基础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6年3月通过。从经济区到城市群,分析认为,从区域发展到城市化,以产业发展到以人为本,这是一个更大的跨域。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地一体化。
当然,川渝合作同质化问题突出,竞合关系微妙,也是不可忽视的现状。“要克服两个城市发展之间的各种内耗,还是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进行引导。”专家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