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轻松 要理性
以平常心看高考
高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备考、考试、分数公布、填报志愿、录取等。每一个阶段既有连贯性也有区别性,核心是考试。家长对各个阶段都重视是正常的,但与学生交流要重视阶段性,有些家长认为是鼓励的话,也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甚至是压力。如:许多家长前期已在网上了解了许多大学录取信息,在高考考试未结束前,不宜向学生交流或协商。特别是对学生说诸如“我已经咨询了,根据你目前的情况,可以读某某大学”“如果考得好,你还可能读某某大学”“我们单位某某的孩子,成绩还没有你好,去年就读了某某大学”。
多理解 多鼓励
增加孩子考试信心
高考是高中阶段终结性的考试,考试会带来焦虑是正常现象。面对学生在考试前抱怨,不会做题了,考不起了,不想考了等等,或者说万一考场上看到的题都不会做怎么办等等,家长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学生的一种情绪宣泄,学生能够向家长倾诉,并不是真的不考了,也不是要家长拿出什么具体办法,只是希望家长能理解他们的感受,认同他们的辛苦。面对这种情况,建议家长不要盲目给学生吃一些补脑的食物与药物,容易引起学生身体的不适应;不要给学生找一堆据说是名校考前“最重要”的题,学生哪怕只是做错一点点,也会强化挫败感;不要给学生额外许愿,让学生提前精神松懈。建议家长鼓励学生相信老师,相信学校,进而相信自己,如:“老师说过,所有该复习的内容你们全都复习过了,老师常年带高考的,没问题!”“你们学校年年考那么好,你们这届肯定没问题。”等等。如果学生情绪过分激烈,已超出了正常反应的范围,家长可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共同做好疏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