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的成都,草席想必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过夏物品,而如今,草席早已淡出了成都人的生活。在蒲江县公议村,至今还流传着手工编织草席的手艺。
蒲江县名得名于草席
草席为蒲江特产,俗称蒲席。蒲江县县名之由来也与这“蒲席”有关。“江以草为名,蒲江县以江为名”“以南枕蒲水故”而称蒲江。据有关文献记载,蒲水两岸盛产用于织席或作灯芯的蒲蔺(蒲草)。蒲江草席简称蒲席,席草因而被称为“蒲草”。我到蒲江访问、查阅资料,发现蒲席的编织材料均称为“蒲草”。这到底是指“蒲江之草”还是真的蒲草?蒲席所用材料实际上是灯芯草,学名蔺草,与蒲草不同科属。
蒲草,又称水蜡烛、水烛、香蒲,为香蒲科、香蒲属。其质地最大特点就是韧。著名的叙事长诗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的诗句:“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蒲草也可以织席。晒干后的蒲草要放到河水中浸泡,然后用碌碌碾压,使之直顺,才可用来编织。同蔺草席相比,蒲草席不如前者细密。
穿席子得由两人共同操作
蔺草,又称灯芯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蔺草植株分地下茎和地上茎两部分。地上茎细长坚韧,呈圆柱状,直立、丛生,全茎光滑,精细均匀,除开花的茎上有节外,一般无节。呈深绿色,株高0.9—1.3米。蔺草基本上无须加工,即可用于织席,是天生的编席材料。蔺草席对人体健康有益。因为它的髓是海绵状的,因而具有奇特的吸湿性和放湿性,当温度较高时,可由无数气孔吸附湿气;天气干燥时,海佛状的灯芯又可释放出储存的水分,起到调节空间湿度的作用。所以蔺草席具有夏天凉爽、冬天不冰冷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