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县名得名于草席 蒲江草席一门手艺两千年
2016-07-05 09:18:23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中国草席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三辅地区(今陕西中部)、河东(今山西夏县)就以产蔺草席闻名。到唐代,草席是随处可见之物。蒲江于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正式建县,名广定,隋仁寿元年(601年)为避讳太子杨广之名,始改为蒲江,我想其实在这以前的汉代,这里的人们,就掌握了编织草席的手艺。所谓“蒲蔺”是指蒲江的蔺草,而蒲江的蒲草之称谓应当为口误,与植物学上的“蒲草”是不同的概念。或许当年蒲水两岸确实是蒲草、苇草繁茂招摇。先有蒲草之实,后有蒲江之名,再把蒲江之蔺草席简称为蒲席,蔺草在蒲江就被讹化为蒲草了。蒲席是蒲江之席,而不是蒲草席,准确地说,它是蒲江的蔺草席。

源于先祖的手艺代代相传

蒲江县城距成都市68公里,走成雅高速公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手工编织的蒲江草席在成都已难觅踪影,在蒲江县城也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只有更加偏僻的乡镇,才能看到它们。蒲江县公议村还有几户人家在编织草席。联络了村长后,驱车前往距县城还有9公里的公议村。

张绍兴老人一家做草席六七代了  

1982年前公议村称中兴乡十大队,几乎家家都能织席(当地人称之为穿席子),现在500多户的公议村还有20余户在穿席子,公议村四组13号的张绍兴一家是还在穿席子的四户人家之一。2015年5月的一天,沿着通往公议村的乡村水泥公路,冒着小雨而行,路两边是橘子林,橘子花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张绍兴家在一条岔路口处,门口贴着红纸黑字门联。张绍兴老人今年73岁,有60余年穿席子的经历。他的手艺是上一代人传授的,从张绍兴往上推,张家穿席子有六七代人了。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卢泽明
点击阅读更多【手艺】新闻
南宁修缮破损器物手艺人钟其敏:修的不只物 还有情感链接
南宁修缮破损器物手艺人钟其敏:修的不只物 还有情感链接
县名得名于草席 蒲江草席一门手艺两千年
县名得名于草席 蒲江草席一门手艺两千年
金堂县广兴镇宝塔村 成都竹蒸笼的国际滋味
金堂县广兴镇宝塔村 成都竹蒸笼的国际滋味
[下篇文章] 瞄准供给侧改革 车城龙泉驿全面发力
[上篇文章] 苏铁雁:成都交通巷老街坊大聚会 聚首难忘邻里情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