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 鸟笼才是立业之本
1993年,18岁的王明文从郫县二中高中毕业,毕业后他进入无线电九厂工作。“厂里面主要生产一些电视机零件和装配变压器。”王明文记得,车间里都是流水线机械化作业,这样的工作让他很不适应。大概半年过后,王明文辞去了那里的工作,转投到府河电器厂上班,然而这里的工作与之前相差无几,时间慢慢地消磨着他最初的激情。
一年过后,王明文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儿时喜爱的雕刻艺术融入鸟笼制作中,与父亲配合,将鸟笼制作工艺更上一层楼。抱着这样的想法,王明文再次辞掉工作,回到家中潜心搞起了雕刻。然而,现实远不及王明文想的那么简单,本来是身怀一腔热血回家帮助父亲,但没过多久就遇到了瓶颈。王明文说,最开始刻几个字自己还勉强能应付过去,但买家慢慢要求他从刻字到刻画,这让他犯了难。从来没有接受过美术培训的他,刻画是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那时我21岁,没什么经验,做得很不顺利,想到了放弃。”了解到儿子的困难,父亲王修其主动提出让王明文跟着自己学习制作鸟笼,继承这门手艺。在父亲耐心指导下,王明文开始制作他的第一个鸟笼,“做了10多天,第一个鸟笼才完工。”从此,王明文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竹编鸟笼的制作上,而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他更是全面掌握了选材、烘烤、抽丝、打磨、成型、上色等技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