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王明文:做川派竹编鸟笼,不做笼中鸟
2016-07-18 16:35:20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就像开车一样,刚刚接触时,什么都困难,做鸟笼的每一个环节都难,一个环节没做好,就会影响整体。”王明文告诉我们,做鸟笼最关键是竹子,需要到山上去找,“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要适中,比如生长期3到5年的竹子。”找到竹子拿回来先去皮,然后根据鸟笼形状、长短用火烤,烤干后晾晒……一个鸟笼从选料到成品需要30多道工序,从把竹节劈成一根根细竹小料,到手工刨、处理尺寸、打磨圆润,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手工。而一个“素鸟笼”包括做爪、修圈、穿笼、做门、做底五道工序,每道工序中又包括大大小小上百个小部件,一个小部件弄错,做出来的鸟笼就是个次品。因此制作鸟笼既费力又费时,“做一个需要十多天,甚至一个月,乃至几个月。”也因此,王明文每做一个鸟笼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完全复制的。王明文制作的鸟笼以材质考究、做工上乘等优点赢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甚至在鸟市还出现了王氏鸟笼一笼难求的状况。

改良技艺 圆了“川笼”出川梦

2013年,王明文的父亲王修其去世。面对父亲留下的这门手艺,王明文一个人扛得越发感觉沉重。尽管传统竹编鸟笼制作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但川派鸟笼大圈接口方式一直为正面斜接,由于四川的气候湿润,川外又比较干燥,竹材属于碳水化合物,水分会流失,时间长了接口处就会出现裂纹,这也成为常年来“川笼出川”的极大障碍。“比如一个鸟笼从四川到新疆,直接就开裂了。”此外,王明文透露还有上海、广东等地买四川的材料回去加工,由于长期积习的工艺不同,其效果也并不理想。连父亲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自己是否能在此寻求突破?王明文陷入了深深沉思。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彦
点击阅读更多【手工艺】新闻
王明文:做川派竹编鸟笼,不做笼中鸟
王明文:做川派竹编鸟笼,不做笼中鸟
[下篇文章] 成都新华公园罚款1万禁止抽陀螺“铲牛牛”曾有陀螺200斤
[上篇文章] 右耳:葱油拌面 面面生趣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