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记者从成都市规划局获悉,基于“小街区规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区“3900+”路网体系规划》已经完成,成都将通过增加串联居住区之间的小街小巷等四种方式打通城市“毛细血管”。预测优化后成都中心城区可增加“巷”总里程约1200公里,从而形成更加安全、舒适、惬意的慢行环境。
根据《成都市“小街区规制”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解释,“小街区规制”是指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土地功能复合、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道路网密度宜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
本报制图/卢浩
前不久,成都市规划院交通工作室项目组人员走访发现,在成都大慈寺片区、玉林片区、人民北路片区等10余个片区内部,无论是出门买菜购物,还是到公园散步等休闲娱乐,又或是到社区诊所看病就医等等,日常生活需求都能在15分钟内解决。这些片区内,4米、6米宽的巷道密布,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慢行环境更加舒适。
在结合成都实际基础上,成都市规划院交通工作室项目组参考国内外城市的规范与做法,制定了路网体系规划,对涉及规划的3900公里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进行逐条等级划定,在明确各级道路功能承担的同时,更加强调慢行道路的通达性和舒适性。意在进一步强化路网功能,形成外通内畅的道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