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正式社区
让政府公共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型国企生活区自身配套与治理与城市发展严重不同步,大部分时候并没有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一方是现代城市统一的管理机制,一方是国有企业职工生活区的“自治”机制,双方各自为政,难以对接。
“自1958年成都420厂建厂从沈阳随工厂迁到成都来,我们就在这里扎下根来。”73岁的成都420厂退休老工人张菊新告诉记者,以前有事都是找企业,但企业毕竟主要精力在生产经营,层层上报,效率并不高;有时候交水费、电费还有部分不自觉的职工耍赖。现在实施“三供一业”改造,逐步向社区管理过渡,水电气分表到户,居民自己去缴费,比以往更公平了;大家有事找社区、街道,甚至自己通过院落自治组织解决,办事效率提高不少。
原成都420厂职工黄鹰现在是三街坊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他告诉记者:“过去我是三街坊片区退休干部管理室主任、职工家属委员会主任,但片区内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企业职工,我们管不了,造成了管理上的真空;有很多政策信息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够畅通,造成了信息上的梗阻,现在算是把两边都打通了。”属于“成都420二代”的黄鹰,父母都是成都420厂建厂时就来到成都的拓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