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大型民族音乐剧场《寻找杜甫》北京成功首演
2016-08-22 23:24:51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最后,各种杜甫肖像图构成的“寻找杜甫”四个大字慢慢显现,时长90分钟的表演也圆满画上句号。帷幔缓缓升起,28个格子里的演员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全场观众集体起立鼓掌,久久不息。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别致的舞台布景,演员在格子中既是演员又是背景。格子中的演员又和乐池里的演员相呼应,变幻无穷,惊喜不断。”57岁的北京市民王海军观看演出后、连连赞叹。

艺术呈现 提出“音乐剧场”新概念

《寻找杜甫》以杜甫的诗意和情怀为切入点,用音乐剧场这种新颖的、立体式、全景式的舞台呈现杜甫的一生,是首部采用大型民族交响音乐来塑造表现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艺术形象的音乐作品,它将中国民族音乐与当代剧场表现手段相结合,在音乐中铺陈戏剧、在戏剧中展现音乐。

该剧的导演易立明说:“我们不在舞台上呈现一个具体的诗人形象,而是带领当代观众通过音乐和舞台去感受杜甫的内在精神气质,这是一个‘寻找杜甫’的过程。”

追溯1200多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以“杜甫”为题材进行此次创作,“寻找”又意味着什么呢?易立明这样解释的:“从创作者到演奏者,我们要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动态的、集体寻访的过程。”他说,回顾唐代文坛,“李杜”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相较“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圣杜甫则更具现实主义情怀。“从盛唐时期到安史之乱,从踌躇满志到历经战乱离散,杜甫在贫困潦倒之际并没有愤世嫉俗的厌世情绪,而是把高远的人生体悟融入笔墨之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今日看来,仍然具有普世意义。”易立明说。

“以当代人的视觉,寻找杜甫和探寻杜甫,是这部剧希望表达给观众的。为此在表演形式上,我们把它界定为‘音乐剧场’。”易立明解释说。除演奏中的乐器声响外,剧中乐手的肢体声和吟诵声,以及任何舞台上发出的声响,都可算作作品一部分。同时在民乐的声场处理上,更是做出大胆的布局,让乐团每一个声部都能清晰、鲜明地呈现出来,还中国民族音乐原本之声音。同时,古意与现代交织的视觉呈现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一切都围绕“寻找”展开。诗人杜甫的世界犹如一片精神热土,等待每一个当代人去自我灌溉。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嘉
点击阅读更多【民族音乐】新闻
大型民族音乐剧场《寻找杜甫》北京成功首演
大型民族音乐剧场《寻找杜甫》北京成功首演
成都民族音乐示范基地创建正式启动 选择部分学校作为基地试点学校
[下篇文章]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安东“假面舞”成都上演
[上篇文章] 成都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启动方案编制打通辅道断点打造“最美三环路”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