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成都的城市街区和建筑打造,将在规划建设中融入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丝路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元素,让市民“记得住乡愁”。每年,将为市民增添几个重大的问题设施,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为了让市民享有更多“窗含西岭千秋雪”、“濯锦清江万里流”的生态福祉,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将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全会提出,要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生活体系,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确保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持续推进民生福祉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脱贫
公共服务既是“民生支出”,更是“民心投入”。
全会提出,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人民群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比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培育一批名校、名师。大力推进以简阳为主战场的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脱贫,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脱贫。
同时,要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和智慧治理,加快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加快构建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城管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进一步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促进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三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