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王新峰:成都彰显中国城市的魅力宜居形象
2018-02-15 20:57:0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头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成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成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优势基础,把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重大战略,全面提升成都市民的生活福祉,勇于担当成都在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中的国家使命,积极彰显中国城市面向全球的生活吸引力和魅力宜居形象。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体现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的发展必然是为了满足居民对更加美好生活体验的追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文明时期,城市是服务于乡村的,以政治和交易功能为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这时期的城市在本质上是乡村的一部分;在生产力快速增长的工业文明时期,城市则成为工业生产和财富创造的中心,是人们谋求财富、改善生活最主要的场所;而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后工业化时期,人们向往更高质量和更加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城市必须能够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服务。

从全球范围来看,处于领军地位的全球城市都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核心目标,《伦敦规划2036》中提出要使伦敦成为“环境最佳、生活质量最好”的全球城市,《纽约2040》提出“要为所有居民提供享有安全、尊严生活的机会”。新兴全球城市也在迎头赶上,《悉尼2036》提出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宜居之地”。

从中国自身来看,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意味着中国城市也从工业文明时期进入了后工业化的生态文明时期,进入以更美好生活为核心追求的历史新阶段。去年9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就旗帜鲜明地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成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不仅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而且充分顺应当前中国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的阶段规律,有力回应了新时期成都居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出对抢占城市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深谋远虑。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王新峰
点击阅读更多【国家中心城市】新闻
王新峰:成都彰显中国城市的魅力宜居形象
德国顶级工业企业助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半月谈》刊发长篇通讯:成都,是个什么样的“都” ?
《半月谈》刊发长篇通讯:成都,是个什么样的“都” ?
成都:现代产业支撑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电视知识竞赛活动总决赛举行
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投资说明会在成都举行
成都开展大规模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训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然需要高水平互联互通
[下篇文章] 四川品胜男篮结束本赛季征程 小将黄荣奇成为球队最大发现 做好自己,一切水到渠成
[上篇文章] 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专题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