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城市构架解读 双核布局让城市回归“以人为本”
2016-09-19 09:46:13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头条 

成都空间结构改变

从中心-边缘结构

走向扁平的网络结构

在城建规划领域来讲,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城市功能?陈怡星留意到,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中提到,要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加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全面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和国家门户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在学术界更多地被称为‘世界城市’或者‘全球城市’。”陈怡星提到,萨斯基娅·萨森于1991年出版了《The Global City》(《全球城市》),认为全球城市是全球资本的服务中心。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若干比较受认可的世界城市或者全球城市测度标准和方法,包括全球经济实力指数、财富报告、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数等。综观全球城市的测度方法,可以发现学术界对全球城市的认识逐步转向对城市文化、创新、宜居等软指标的多元关注,普遍认为一个全球城市除了应具有全球资本控制和服务能力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文化影响能力、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供给。

在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方面,全球城市面临两大特征:一是区域化。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全球城市区域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单元,因此在全球城市区域中,单个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趋向于更好地与区域对接。二是扁平化,城市中某一组团、节点会因某一项专业职能,而直接融入全球经济网络,因此全球城市的空间结构会从中心-边缘结构走向相对扁平的网络结构。

“成都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方面已经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根据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全球城市体系(GaWC)排名结果,成都已经进入世界级都市“预备役”的HS(high sufficiency,高度自足城市)级,在HS级中位列全球第6位、中国第1位,即将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GaWC世界级都市体系的内陆城市。此外,在英国经济学人发布的世界城市竞争力指数等排名中,成都均有入榜,是除北上广深以外的第二层级的世界城市。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陈怡星 辜波
点击阅读更多【城市规划】新闻
蒲江县推动构建“一带两核、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蒲江县推动构建“一带两核、多点支撑”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成都日报评论:​雄安新区规划的启示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面开启“三步走”战略 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
市民热议成都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特点与创新:四个转型 四个进阶
专家点评成都市新一轮总规:与国家战略共生人居环境建设向更高阶迈进
中国温江·加拿大荷顿山可持续区域规划论坛举行
中国温江·加拿大荷顿山可持续区域规划论坛举行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姚毅:构筑城市发展新动力
成都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姚毅:构筑城市发展新动力
[下篇文章] 武阳大道跨线桥通了 成都中环路西半环即将恢复双行
[上篇文章] 冷空气袭川成都跌至20℃ 四川一省三季节川东还在夏天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