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档餐饮企业也想降低档次求生存,但因为原有名气和排场太大,装修格调太高,一般消费者不敢进去,所以转型也遇到很大困难。
中档餐饮放下身段就是出路
记者:目前,成都中端餐饮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
沈文华:中端餐饮企业,转型快的、会动脑子研究市场的、经营方式接地气的都找到了生存空间。比如大蓉和、红杏、成都印象等,都愿意放下身段,推出一些家常菜品,而一二千元一桌的,普通宴请都能接受。
还有,比如田园印象,最大的特点是装饰风格和菜品的乡土味。他们把以前农村的蓑衣、斗笠、马灯、玉米串、辣椒串等看起来“土得掉渣”的东西融入就餐环境,甚至卫生间、碗碟都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很受那些有乡土情结的人士欢迎。
另外,位于宽窄巷子的小龙翻大江火锅,运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进行包装,生意也非常好。比如,那里要提前7-10天才能订到座位,有人质疑是炒作。但不管怎样,人家生意就是好起来了,所以还是要多动脑子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