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平
成都立冬以来,少有明亮日子。但前两天罕见地露出太阳,成都市民走在街头时倏然瞥见,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开始黄了,这黄是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的,还有零星的叶子掉在地上。看来,大自然又开始蘸下黄色油彩,涂抹新的成都之秋了。
银杏飘飞的绚烂季节,有的人则更喜欢沉下心来读读书。我所在的天涯石小区还有人把书桌“搬”到户外,支起藤椅来个葛优躺,就着纷飞的银杏和鲜亮的阳光静心阅读,让书香浸润季节的味道。
印象中,沉浸在某种氛围里的阅读,常常是伴随着一个人成长记忆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重师读中文系。校园体育场北侧,有一座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俄式图书馆。秋天的风,将一片片银杏叶吹送到通栏窗棂上。阅览室里随时被擦得油亮如镜的红木地板上,映照出学子们稚气的脸庞。每个人走路时都自觉地踮起脚跟儿,说话也轻声轻语。
那年头没什么娱乐,学子们除了打球、看电影、逛公园,最大的乐趣就是泡图书馆,有的喜欢借出书后坐在湖边银杏树下闲读。平静深厚的书海之下,潜涌着青春学子驿动的心涛。
落满黄叶的日子,是一个特别容易触动莘莘学子肾上腺素的季节,跟如今土老肥扔出一把钞票就能买来速食爱情不同,濡染在书香的氛围里,男女生的恋情也多是在心炉上慢慢煨出来的。我有个同窗,看《叶甫盖尼·奥涅金》很入迷,他模仿普希金的语句给班花写了五十封情书。一次次的怀想、期待、猜疑和失望,让他经历了一生中最癫狂充实的日子。当然,靠一本《徐志摩诗集》或在图书馆占个位子就把校花追到手的,也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