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成都市召开2016年成都大气污染防治新闻通气会,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冯银厂参加了此次通气会。在通气会上,冯银厂针对成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观点1:平时的“58”造成了重污染天气下的“200”
在重污染天气上,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就是PM2.5,重污染天气下这么高的PM2.5浓度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指出的是,一年之中,一个城市每天生成的PM2.5的量是差不多的。
出现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重污染天气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情况下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扩散。举个例子,若平时的边界层距地面有2000米,一下子被缩减至200米——面积乘以高度是空间,空间被大大缩小后,PM2.5的浓度就会大大升高。
以成都为例,2016年截止目前,成都的PM2.5平均浓度大概在每立方米58微克,每立方米58微克在平时是看不出来的,大家也不会去关注,但一旦边界层降低,空间被压缩,浓度就会大大增加,一出现雾霾的时候大家就又非常关注了。
成都的每立方米58微克离国家标准每立方米35微克还有很大距离的,而京津冀地区更甚,大概有七八十微克。